• 加入收藏
  • |学院主页
  • 师大主页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告栏 > 正文

关于举办我院第十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创业大赛的通知

发布人:经济系       发布日期:2019-04-12 浏览次数:

各系:

为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经研究决定举办我院第十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规划精彩人生,放飞青春梦想;

创新引领未来,建设美好安徽。

二、参赛对象

全院在校生

三、大赛项目

本次大赛分就业组、创业组两项比赛(创业组限4人以内组队参赛),参赛作品要求见附件。

四、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419日前)

各系通过会议、海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广大同学积极报名参与,同时要开展必要的培训,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创业实践的能力。

(二)撰写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或商业计划书(420日-55日)

职业规划组书面作品分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和《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两部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涵盖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路径设计、规划与实施计划、评估及备选方案等内容,适当运用人才测评等分析、决策工具及丰富的实习实践经历和相关活动事实为论据,体现未来就业目标和人生价值;《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由参赛选手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目标和就业倾向,与同类职位的职场人士进行生涯访谈后总结成文,报告要体现受访人的单位和个人简介,访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基本要素,列出访谈提纲,确定访谈重点,报告要重点突出选手对目标职业的直观体会和理性思考,以及访谈结果对于职业规划的正向反馈和修正作用,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

创业组《商业计划书应包含项目概况、市场分析、发展规划、营销策略、资金规划、风险评估、投资人结构、内部管理规划、销售、财务预估报表等内容。

本届大赛以学生近期职业目标规划(大学期间和毕业后五年)为主要评选内容,参加大赛创业组比赛的选手或团队,原则上须已开展创业实践。

大赛将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网www.ahbys.com”同步开展专题页面,各系参赛选手要统一在专题页面上报名,上传作品。

(三)各系预赛(56日-5月16日)

各系在班级选拔的基础上,以参赛选手风采展示和PPT展示方式组织系内预赛(评分规则详见附件),并于517日前将推荐参加学院半决赛的参赛选手名单以及作品(纸质版、电子版各一份)报就业指导中心章敬峰老师处。            

各系推荐1-2名选手参加职业规划组比赛,推荐1-2名选手或1-2组团队参加创业组比赛,每组创业团队限4人以内。

(四)学院半决赛(517日-525日)

学院组织各系上报的参赛选手进行半决赛,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1.职业规划组提交《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作品用于评审,占比赛成绩的35%;选手现场PPT陈述,占比赛成绩的65%,时间不超过8分钟。

2.创业组提交《商业计划书》用于评审,占比赛成绩的30%;创业作品PPT展示,时间8分钟内,回答评委提问,时间2分钟内,占比赛成绩的70%。

(五)学院决赛(526日-612日)

学院组织半决赛胜出的选手进行决赛,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决赛环节需提交材料及评分标准与半决赛相同。

五、奖励办法

本次大赛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之星(金奖)、大学生创业之星(金奖)各1名(组)、大学生职业规划之星(银奖)、大学生创业之星(银奖)各2名(组)、大学生职业规划之星(铜奖)、大学生创业之星(铜奖)若干名(组),学院对获奖选手、团队及相关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金奖获得者将有机会晋级安徽省半决赛。

六、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

本次大赛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各系要把大赛当作就业创业指导与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帮助大学生把职业生涯设计和个人职业发展有机结合,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广泛宣传

各系要结合实际,对大赛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层层动员,把大赛精神、比赛规程、评分细则和时间安排等内容传达到每位同学。

(三)精心组织

各系要根据大赛时间安排,精心组织学生参赛;要为参赛同学创造条件,聘请专业教师对参赛个人或团队进行指导和培训,保证参赛作品的质量。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53-5771548

联系人:章敬峰

电子邮箱:584928085@qq.com

附件:

1.《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评分标准

2.职业人物访谈报告

3.职业规划组PPT现场展示评分标准

4.职业规划组评分表

5.《商业计划书》具体评分标准

6.创业组PPT现场展示与问答评分标准

7.创业组评分表

 附件1-7.doc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学生处

                                201949